集体备课现场
本网讯2025年3月27日下午,省级金课《习近平法治思想概论》集体备课活动在学校图书馆马克思主义书房进行。法学院党委书记杨专,牵头副院长王腾,党委副书记钟彦姝,副院长段宏磊,科研处副处长嵇雷,课程负责人黎桦,省级金课和校级课程思政示范课部分成员代表高冠宇、王秀才、丁鹏和司马子鸣以及图书馆读者服务部主任程水英、副主任熊文惠、副主任汪坤参加集体备课活动。
集体备课活动按照初备→说课→研讨的流程进行。主备人、课程负责人黎桦教授围绕《习近平法治思想概论》教材的重难点、章节之间的过渡与衔接、知识的拓展与深化以及教学中的问题预设等问题和大家进行交流。在研讨环节,建议课程聚焦新财经改革背景下课程团队成员在教学方法及数字化教学手段娴熟运用以及教学效果提升。
杨专结合“备目标”,要在深刻理解《概论》的整体思路的基础上备出各章节内容中的知识与能力点在课程标准中的要求层次、比例等。他说,《概论》准确体现了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全面依法治国、建设法治中国的重要论述,充分反映习近平总书记对马克思主义法治理论中国化时代化的独创性原创性集成性贡献。授课中要把握《概论》的鲜明特征、教学目标和教学标准。
王腾结合“备教法”,认为全面把握《概论》的体例结构和教学目标,寻求学生易于接受、乐于接受、有效高效的教学方法,包括课前准备、课上如何突破重难点、课后巩固等方面。他说,习近平法治思想是博大精深的理论体系,课程组要学深悟透。
钟彦姝从“备学情”视角,建议要以学生为本,以学生为出发点,充分了解学情,站在学生的角度去思考,备出不同层次学生的直接学习需求以及知识延伸需求。正确认识和处理好《概论》与原著原文的关系。她认为,要积极引导和辅导学生在读原著、学原文、悟原理上下功夫,系统、深入地学习领会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全面依法治国的重要论述。依托《习近平法治思想概论》课程建设的“第⼆课堂”教学平台,引导学生参与大学生实践项目、大创项目等,助推学生在法治实践中深刻体悟习近平法治思想内涵。
嵇雷从“备检测”的角度,建议设置一定量的测试题,不失时机地对学生进行检测。测试题更具针对性、实效性。教学中我们应指导学生深刻理解其中蕴涵的政理、法理、哲理,深切感受习近平总书记的理论思维、辩证思维、法治思维。
段宏磊从“备学法”的角度。探究怎么学才能有效、高效。认为,教学中正确认识和处理好《概论》与其他法学核心课程的关系。在习近平法治思想“三进”的系统工程中,“概论”与其他课程的关系既互为一体又各有分工。在“概论”与法学其他课程之间建立起课程目标、教学内容、考核方式等方面有效衔接机制。
王秀才结合“备作业”,建议挑选那些具有典型性、趣味性、富有生活气息、充满时代感的题目作为作业,本学期将引入更多相关案例,结合实际案例,鼓励学生思考法律与社会正义、个人权利之间的关系,激发他们对社会问题的关注和思考。教学中要更加注重将思想政治教育与法治理论相结合,深挖思政元素,找寻更多思政融入点,强化学生的法治意识和社会责任感。
高冠宇结合课程授课谈了三点体会:教学中要深入解读习近平法治思想的重大意义,凸显本课程的重要性;课堂上全面阐释习近平法治思想的核心要义,凸显本课程的体系性;与学生互动中要系统梳理习近平法治思想的科学方法,凸显本课程的应用性。
丁鹏认为,如何更好地将习近平法治思想中涉外法治的部分,与培养高水平涉外法治人才结合起来?例如可以围绕治理现代化主题,发掘丝绸之路上的经典故事,串联起欧亚法律文化交流的过去与未来。
司马子鸣结合第二课堂建设发言,认为应强化实践导向,推动知行合一,如组织学生参加全国立法模拟大赛,开展习法先锋法治宣讲活动,深化对法治思想的理解。
此次集体备课会,采用了“集中学习+研讨交流”的多元化教学模式,涵盖了习近平法治思想概论的核心理论内容,深入探讨了该课程在教学中的重点与难点。通过这一综合性的备课方式,课程组教师们深化了对习近平法治思想的理解与掌握,在教学理念与方法上获得了新的启示与思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