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经济学院教学成果奖
推荐书
成果名称创业背景下财经类省属高校法学通识课教育成效
提升路径的探索与实践
成果完成人黎桦、何再涛、方照明、汤建辉、马颖、向前
成果完成单位法学院
推荐等级建议二等奖
成果科类法学
类别代码0312
推荐序号□□□□□□
推荐单位名称(盖章)法学院
推荐时间2017年04月17 日
湖北经济学院制
一、成果简介
成果曾 获奖励 情况 | 获奖 时间 | 获奖 种类 | 获奖 等级 | 奖金数额 (元) | 授奖 部门 |
2017年3月 | 教学质量奖 | 二 | 1000 | 法商学院 | |
2016年9月 | 教学质量奖 | 三 | 500 | 法商学院 | |
2016年12月 | 学科竞赛奖 | 优秀奖 | 1000 | 法商学院 | |
成果起 止时间 | 起始:2011 年4月实践检验期:6年 完成:2017 年4月 | ||||
主题词 | 财经院校法学通识课提升路径 | ||||
1.果简介及主要解决的教学问题(1000字以内) 一、成果简介 本研究以“地方院校经济法教学与地方经济发展关系研究” (湖北省教育科学十一五规划课题;成果证书号:2012JKG0140)和“地方财经类院校法学通识课质量评价指标研究”(湖北省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课题;成果证书2014JKG276)为中心展开。地方财经类院校法律通识教育依托地方特色,立足经济、管理、法学的专业特点,以培养懂经济、懂法律的人才为其目标定位。如何确保法学通识课程有效开展?用一个什么样的指标来对法学通识课的教学质量进行合理评价是教学中急需解决的问题。本教学研究课题有2个立项课题为支撑。历时6年,研究内容包括理论研究和实践探索两个部分。围绕法学通识课程的基本理论,教研范式和框架;实证调研地方财经类院校的法学通识课教学实践;借鉴域外通识教育发达国家和地区的教学经验;最后也是最为重要的部分,通过实践探讨构建法学通识课评价体系,以期提升法学通识课教学水平。 研究过程中共完成研究报告3份(教科院结项)、调研报告2篇;公开发表研究论文11篇;构建了6个法学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参与并完成了3个课程建设方案。 二、主要解决的教学问题 1、理论研究方面: (1)通过数据收集和资料分析。跟踪和梳理了我校作为地方类财经院校开设法学通识课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了解当前法学通识教育在地方财经类学校教学体系中的现状、地位。比较分析各个学校的培养目标、教学计划、教学安排和课程建设的具体情况。对指导和新建本科开设法学通识课具有重要价值。。 (2)通过问卷调查和学生访谈,研究地方性财经院校在应用型人才培养过程中,所教学的知识体系和能力培养对于基本法学知识和从业中培养法学思维的教学需求;研究解财经各个专业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对于法学教育的实际需要。 2、实践探索方面: (1)研究当前以湖北经济学院作为有鲜明特色的财经院校在法学通识教育的培养计划与课程建设中的有特色的做法和不足,总结出尚待改进之处和完善的具体路径。 (2)总结地方性财经院校法学通识教育需要实现的预期目标:“专业、职业、创业”。进而研究法学通识课质量评价体系以及提升路径:第一,实践性人才培养目标的实现与法学通识教育的知识体系定位;第二,复合型人才培养目标的实现与法学通识教育的课程建设;第三,纠偏专业教育与法学通识教育的兼容性目标;第四,人文素质教育与法学通识教育的框架划定;第五,通识课考试制度改革。 | |||||
2.成果解决教学问题的方法(1000字以内) (1)教学理念上:财经类专业教学与法学通识教育之间的内在关系是融合而不是区隔,重视系列课程建设。 (2)教学过程中:从地方性财经院校培养应用型人才的功能定位出发,法学通识教育在具体的课堂教学中应该与学生的学科专业结合起来。重视课外实践和国外学习等第三课程。 (3)教学效果上:在复合性、实践性人才培养目标下,以完善的质量评价指标体系作为参照物,理顺法学通识课教学中教师、教材和课程的关系:学生、教师、教辅人员互联互通,形成联动,搞好通识课程的教学。具体有三条路径。 (4)课程开发上:重视微课和网络课程共享。
3.成果的创新点(800字以内): (1)本项目结合大学生创业的实践需要从应然性、理论基础、域外比较等角度研究通识教育。更重要的特色在于探究法学通识教育的规律,服从于地方性财经院校法学通识教育的特定目标,注重构建一个完整的质量评价指标体系,作为进行教学过程量化分析和指标考核的依据,借此,提升法学通识教育的水平,保持法学通识教育的生命力。 (2)首次立足湖北经济学院的教学实践,以省属高校为调研对象,在实证研究和规律研究的基础上,探究变革背景下地方性财经院校开展法学通识教育的普遍规律; (3)全面、系统地研究财经类院校人才培养过程中法学通识课程的地位。探索综合性、转型型、有意义的法学通识教育测评指标体系。重视学生通识课程学习结果的评价,倒逼对课程设置、课程教学评价,推动网络共享课程。以此使得我校通识课的教学有章可循,有标准可衡量。结合大学生创业和开课学生的特点,把学生的专业教育和通识学习结合起来,培养学生解决真实世界的实际问题的能力。围绕地方财经类院校法学通识课教学质量的提升,从目标评价、有效性评价、反馈机制评价三个方面进行了设计。进而力图为提升教学质量提供依据。
4.成果的推广应用效果(1000字以内) 一是取得一批法学通识课程本科教学项目,比如湖北省教育科学十一五规划课题:“地方院校经济法教学与地方经济发展关系研究” (成果证书号:2012JKG0140);湖北省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课题:“地方财经类院校法学通识课质量评价指标研究”成果证书2014JKG276;辅导非法学专业大学生创业实践项目《大学生生命意识缺失原因分析及及其干预机制构建研究》。编写、出版了法学通识课程教材三部:《法学通识九讲》、《经济法通论》、《经济法》。 二是促进了人才培养质量的提升。项目成果在湖北经济学院的施行,使得近6年法学通识课程的人才培养质量明显得到提升:首先,全校非法学专业学生的法律意识明显提高,违法乱纪现象大幅减少;同时,全校有540名非法学专业学生因接受法学通识课程的教育而选修法学专业的双学位,使得自身的综合素质得到进一步的有效提升。其次,全校非法学专业有 32名学生参加到法学院大学生相关科研和暑期社会实践活动,先后获 4 项项大学生创业计划项目。 三是取得良好的社会效益,社会影响力逐步提升。本成果研究与实践的近6年间,课程组老师先后获得湖北经济学院法商学院7次“教学质量奖”,法学通识课程的教学影响力得到大幅提升。此外,近6年,湖北经济学院毕业生的综合素质和创新精神等方面普遍受到企事业用人单位的好评,树立起“综合素质高、创新精神强、实践能力突出”的品牌形象。
|
二、主要完成人情况
第()完成人姓名 | 黎桦 | 性别 | 男 | |
出生年月 | 1968年10月 | 最后学历 | 研究生/博士 | |
参加工作时间 | 1989年6月 | 高校教龄 | 10 | |
专业技术职称 | 副教授 | 现任 党政职务 | | |
工作单位 | 法学院 | 联系电话 | 13114398999 | |
现从事工作及专长 | 经济法学、商法学 | 电子信箱 | 1161239753@qq.com | |
何时何地受何种 奖励 | 2014年湖北经济学院优秀科研奖; 2016年湖北经济学院先进个人、优秀教学奖。 | |||
主 要 贡 献 |
(1)理论论证和域外考察法学通识课程的设置与课程内容建设; (2)协调团队通过实证研究,分析地方应用型本科院校在实施通识教育中存在的问题、困境以及容易出现的误区,提出改进地方应用型本科院校在提高通识教育中质量和效果的对策; (3)负责申报湖北省教育科学规划课题并调研;辅导非法学专业学生结合法学通识教育学习后申报学生科研课题; (4)撰写并公开发表法学通识课质量研究论文; (5)提出创业背景下新的法学通识课质量评价指标体系思路。.
本人签名:
年月日 | |||
| | | | |
三、主要完成单位情况
第()完成 单位名称 | 法学院 | 联系人 | 何再涛 | |
联系电话 | 02781973735 | 电子信箱 | 1161239753@qq.com | |
通讯地址 | 武汉市江夏区杨桥湖8号 湖北经济学院 | 邮政编码 | 430205 | |
主 要 贡 献 |
(1)法学院提供理论指导、时间保障;相关法学通识课任课教师提供智力支持; (2)学校高教所、教务处、法商学院等单位在项目指导、资料收集、办公条件等方面给予了大力支持。
单位盖章
年月日 | |||
| | | | |
四、推荐、评审意见
学院 评审 情况 | 评委人数 | | 表决 结果 | 赞成人数 | | 推荐等级 | 二等奖 | |
不赞成人数 | | | ||||||
参加人数 | | | ||||||
弃权人数 | | | ||||||
推 荐 意 见
(本栏由推荐单位填写,根据 成果创新性特点、水平和应用情况并参照相应奖励等级标准写明推荐理由和结论性 意见) |
本研究以“地方院校经济法教学与地方经济发展关系研究”和“地方财经类院校法学通识课质量评价指标研究”两个湖北省教育科学规划课题为中心展开。课题立足湖北经济学院的经济、管理、法学专业特点,以培养懂经济、懂法律的人才为其目标定位。通过指标指标体系来对法学通识课的教学质量进行合理评价。历时6年,研究内容包括理论研究和实践探索两个部分,通过教学实践探讨创业背景下构建法学通识课评价体系,以期提升法学通识课教学水平。 本研究成果创新性较高、研究水平和实际应用情况较好。经过评议,推荐参加二等奖的评选。
推荐单位公章
年月日
| | ||||||
评 审 意 见 |
评审专家组组长签字: 年月日
| | ||||||
审 定 意 见 |
校教学委员会(签章): 年月日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