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授课现场

授课现场
本网讯 10月31日,中南财经政法大学法学院博士研究生严淳杰受邀来到我院法律硕士“民法与民事诉讼原理与实务”课堂,结合民法与民事诉讼法的学科热点,针对法律硕士毕业论文交流选题心得。此次活动围绕好选题的衡量标准、选题注意事项、选题方法、选题来源、研究方法以及开题报告写作等问题开展交流,为我院研一同学即将到来的毕业论文预开题提供助力。
严淳杰同学曾获国家奖学金,硕士期间写作论文多次获奖,并于高水平期刊发表。其硕士毕业论文初稿20万字,终稿被评为优秀毕业论文,有着扎实的学术功底与丰富的论文写作经验。他指出,选题是论文的“灵魂”,需兼顾理论性、实践性、创新性与可行性,同时要合理控制范围,避免“大而空”或“小而浅”。他结合自身硕士毕业论文的创作经历,强调“小题大做”的选题智慧:即通过精准切割宏大领域,聚焦具体、清晰、边界明确的“小”问题,调动知识储备进行深度挖掘与论证,从而在有限篇幅内实现学术价值的最大化。
在方法论层面,严淳杰博士研究生详细剖析了选题的多维度衡量标准,包括问题意识是否突出、文献综述是否扎实、研究方法是否适配等。他特别提出,可借助解释论与比较法两大路径展开研究,例如通过法律解释的精细化分析或跨法域制度对比,挖掘选题的创新点与理论深度。此外,他结合期刊范文案例,拆解了开题报告的撰写逻辑、研究框架的设计技巧及论证过程的严谨性要求,为在场学子提供了可复制的学术写作模板。
互动环节中,严淳杰针对学生提出的“如何平衡选题的创新性与可行性”“如何确定研究范围的适度性”等问题,结合具体案例给出了针对性建议。现场同学纷纷表示,此次指导不仅理清了论文选题的“痛点”与“难点”,更拓宽了学术视野,为后续研究注入了新思路。
最后,本课程主讲教师王倩针对我院往届硕士毕业论文选题存在的痛点,对严同学分享的经验进行了总结。
本次活动是学院深化研究生教育改革、加强校际交流的举措,对提升法律硕士论文写作能力、培育学术思维具有切实推动作用。
